經文:馬可福音 14:3-9
3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痳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、有一個女人、拿著一玉瓶至貴
的真哪噠香膏來、打破玉瓶、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。
4 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、說、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。
5 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.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。
6 耶穌說、由他罷.為甚麼難為他呢.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。
7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、要向他們行善、隨時都可以.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
8 他所作的、是盡他所能的.他是為我安葬的事、把香膏豫先澆在我身上。
9 我實在告訴你們、普天之下、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、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
的以為記念。
引言:當主耶穌在〔伯大尼〕長大痲瘋<西門家>,坐席的時候,
(3)記載說:有〔一個女人〕拿了一瓶<至貴的真哪噠香膏>,
來奉獻給主耶穌。對照(約12:3)可知,在此所提這〔一個女人〕
她就是〔伯大尼的馬利亞)。
*她所作的:雖引起旁邊人的忿怒、指責:『何用這樣<枉費>香膏呢?』
卻蒙主喜悅、稱讚說:『她在我身上作了<一件美事>。』
--- 在我們ㄧ生中,若能作一件事,蒙主稱讚說:這是『一件美事』,
那是何等〔光榮、有價值〕的事。
--- 為何被稱讚?非因為所奉獻<金錢>的多寡,而是所表示的<愛>。
⊙主稱讚<寡婦>所獻的<兩個小錢>,比今天任何人所獻還多,
當然不指在<數目>上,仍然是指她所表現的<愛>上。
⊙ Dr.De-Haan 回憶四歲遠足時,拾了一個〔核桃〕自己捨不得吃,
留給父親,三十年後,父死,發現該核桃,母述當日父悅之事。
為何被父如此珍惜,不在【東西】的價值,而是【愛心】的表示。
* 今日從主題『一件美事』要學習馬利亞〔愛心的奉獻〕,四個<不>。
一、不計代價的奉獻:
*三十兩銀子:對於一般人,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錢。
(相當於工人一年的工資、或一個奴隸的身價。)
--- 難怪會引起別人的指責『何用這樣浪費香膏呢?』
*為甚麼有人奉獻:是那麼〔慷慨〕,有些人卻是非常〔吝嗇〕呢?
--- 最基本的問題,有兩個重要理由:
1.第ㄧ理由:對主耶穌基督的〔尊位〕,認識不夠。
A.若將耶穌看成〔凡人〕,奉獻多就覺〔枉費〕
--- 有人將奉獻與賙濟等類看待,是錯誤的。因【施捨】由上而下。
B.但馬利亞所認識的主乃〔彌賽亞〕「萬王之王」,不覺【枉費】。
--- 這些甘心奉獻的人,知道〔奉獻〕乃【呈獻】,由下而上。
⊙一國之新王登基,須用〔貴重香膏〕,有誰會說:此乃<枉費>?
@1981 美國 Regan 總統的就任式,共花費了〔八百萬元〕美金。
* 若主耶穌不配得此奉獻,有誰才配得呢?
2.第二理由:對主耶穌〔捨命的愛〕體驗不同。
--- 若有真正的愛,『愛是不計算....』
@少年暑假幫母作工。請款單:割草50,澆水50,寄信20,照顧小妹80,
練琴30,聽話作乖孩30,其他20. 總共280元。次日信封:放280元。
另一請款單:住、膳、醫、衣、遊....其他免費,總共免費。
⊙父母愛兒女
*馬利亞認識耶穌:不但是「尊貴的君王」,更是愛我們「捨命的救主」,
若主耶穌不配得這〔至貴的香膏〕,到底還有誰配得?
@CT.Studd:「若耶穌基督果真是我上主,卻為我死;
那麼我任何犧牲,都不足以來報答他的恩典。」
二、不顧批評的奉獻:
*照理講:一種〔善舉〕應受<稱讚>;但事實往往相反,常被<批評>。
@台南一教會,剛信主的窮姊妹月獻2500,竟被一長老責備〔免假gau〕
她說:原來丈夫愛賭,元旦將其一萬元奉獻,帶他來教會、信主....
⊙討好牧師
@張堅俊:一番好意想奉獻,被曲解誤會必有企圖心....
*不只〔奉獻〕,就是〔服事〕,太熱心也會引人批評,要學〔任勞任怨〕
--- 但一愛主者,因是為主而作,就不在意是<稱讚>,或是<批評>。
A.若為人而獻、為人而作:勿說批評,就是不被稱讚,也會失望而不作。
B.若為主而獻、為主而作:不待稱讚,既使被人批評,也不灰心繼續作。
@馬利亞純然是<為主而作>,所以她就不顧別人是<稱讚或批評>。
三、不失良機的奉獻:
(7)『因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,要向他們行善,隨時都可,(屬靈八股)
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』*暗示:主不久於世,果於兩日後死於十架。
(8)『她所作的,是盡她所能的,她是為我安葬的事,
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。』*因她曾坐於主腳前傾聽,故知主預言。
*馬利亞抓住了最好機會獻上香膏,後有尼哥底母、幾位婦女....不同。
@孝敬父母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。」
@英國某長老經營「船公司」一教會要建堂,牧師與執事往訪;原開
一萬英磅支票,後接惡訊(五船沈二)改獻為三萬元,趁有機會。
*最近深深的體會:身體越來越軟弱,能【服事主】的時間越來越少。
(約9:4)「趁著白日,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,
黑夜將到,就沒有人能做工了。」
--- 試想:到底還有多少【白日】可做工呢?
四、不作保留的奉獻:
(3)『....打破玉瓶,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。』
*其實〔玉瓶〕乃〔石膏瓶〕。
*或問:為何要〔打破〕而不〔傾倒〕?
1.表示「專一完全」的愛心。不是一部份、不是一半,乃是全部、完全。
@舊約:獻祭-全頭牛、全隻羊、一對鴿子,乃要完全的。
@新約:盡心、盡性、盡意,愛主你的上帝。此<盡>即完全。
"with all your heart, with all your soul, and with all your mind."
2.表示「永不收回」的愛心。
@平時在新婚之夜,新娘要在新郎面前,打破香膏。
表明〔愛情〕的傾倒,是完全的、且是永遠的。
@牲禮雖已放在祭壇上,但牲禮仍用【繩子】拉著,若不照己意......
結語:最後,注意(9)主耶穌所說的話:
『我實在的告訴你們,普天之下,無論在甚麼地方傳福音,
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,以為紀念。』*這句話至少有兩個意思:
1.福音【更大祝福】:不只叫人〔得〕甚麼,更能〔給〕(奉獻)甚麼。
--- 主耶穌說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』。
@基督徒:要成為〔活水的江河〕
2.要紀念奉獻事工:我們今天所以能聽到〔福音〕得救,是因有宣教師將
福音傳給我們;而且這些〔宣教師〕能到〔普天之下〕傳福音,乃因有
人(願意像馬利亞)一樣,奉獻金錢支持〔差會〕做宣教的事工。
@1950在紐約美國長老會總會,有一位徐姓兄弟,奉獻一百萬美金,
紀念那些來【山東煙台】宣教的宣教師....為他們退休居住....
*感謝貴教會按月支援「中台神學院」的事工。設立神學院的目的:栽培時
代所需要的〔傳道人〕〔宣教師〕;過去靠<美國>,今日本地人負責。
--- 三種【募】=== 募款、募心、募人....(盼望更多青年獻身....)
*我奉獻的見證:卑微蒙召。(羅12:1)「....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....」
回牧者園地 回講章資料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