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  福音資訊的核心就是麥子和稗子的比喻。這個比喻記錄在馬太福音第 13 章第 24至30節
    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:‘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裏,及至人睡覺的時候,有仇敵來,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就走了。到長苗吐穗的時候,稗子也顯出來。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 ‘主啊,’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?從哪里來的稗子呢?’ 主人說:‘這是仇敵作的。’ 僕人說:‘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?’主人說:‘不必,恐怕薅稗子,連麥子也拔出來。容這兩樣一齊長,等著收割。當收割的時候,我要對收割的人說,先將稗子薅出來,捆成捆,留著燒;惟有麥子,要收在倉裏。’”


    聖經在馬太福音第13章37至43節給我們解釋了這個比喻的屬靈意義: 


     “他回答說:‘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;田地就是世界;好種就是天國之子;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;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;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;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,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。人子要差遣使者,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,從他國裏挑出來,丟在火爐裏;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。那時,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,要發出光來,像太陽一樣。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。”




    下面我們將會看到,這些經文中的比喻教導我們,當末世的時候,得救的人,就是“麥子”,將要從自以為已得救,而實際並未得救的人中分別出來。這些未得救的人就是“稗子”。 
    我們現在就可以明白以下幾點: 


    1.地就是世界。既然有形會眾遍佈世界各地,我們可以明白,麥子和稗子都在教會裏。 
    2.好種就是天國之子,就是已得救的人。從整個新約時代直到大災難的起頭,有形教會肩負著向世界宣教的使命。此外,在可能的情況下,信徒要成為有形教會的成員。到了教會時代末期,有形會眾可見於世界各地。這與該比喻所用的詞語是協調一致的:撒種的田地就是世界。 
    3.稗子就是酷似麥子的雜草,代表那些仍在撒但國裏、未得救的人。然而,在教會時代,他們與真信徒一起在同樣的教會中出現。他們完全混雜在真信徒中間,看上去與真信徒無異,幾乎無法把他們與真信徒明確區分開來。馬太福音第13章第29、30節教導說,稗子要和麥子一齊長,恐怕薅稗子,連麥子也拔出來。也就是說,如果試圖把麥子和稗子分別出來,連麥子也可能被拔出來。 
    為了全面理解這一點,我們要仔細考察整個新約時代有形教會的特性,以此來研究這個寓意深刻的比喻。 
   
第一章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第 2 頁
教會成員 
    
    誰有資格成為有形教會的成員,這是我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。這個問題非提不可。因為在這個比喻裏,麥子和稗子代表有形教會成員。符合聖經的回答必須是,成員是指那些已經真正得救的人。考慮到這個真理,許多教會紛紛表示自己的會眾已經得救,美其名曰“全體具備領聖餐資格”。換句話說,他們相信自己的每一個會員都是神真正的兒女。其根據是每個成員都已受洗,都決志信主,相信教會教導的教義符合聖經,經常參加崇拜,並且過著正派、道德的生活。實際上,如果會員搞分裂或行為不道德,就要被逐出教會。於是,會眾中屬靈的監督相信,教會裏所有的會員都是得救的會員。 
   誰接下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:允許自稱信基督的人成為會眾成員的決定由誰做出?是由牧師、長老和執事決定。這些人仔細地研究某人的行為與信心,認定其已經得救,並接納他們為正式成員。按照他們的決定,此人真是將要長成為麥子的種子。 
   誰但這裏存在著一個大問題。這些牧師、長老或執事能夠深入此人的靈魂,從而確信此人得到了復活的靈魂嗎?答案是明顯的。當然不能!只有神能做到這點。   ” 
 
許多人難道不是貌似得救,而實際並未真正得救嗎?
 
   那麼,他們如何知道此人已真正得救呢?許多人難道不是貌似得救,而實際並未真正得救嗎?神在希伯來書第6章4至6節回答了這個問題。請看:
 
   “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、嘗過天恩的滋味、又於聖靈有分、並嘗過 神善道的滋味、覺悟來世權能的人,若是離棄道理,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;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,明明地羞辱他。” 


    在研讀這些經文時,我們也許會想,這裏所指的是得救者的會眾。 “嘗過天恩的滋味、又於聖靈有分、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”,這無疑是指那些已經得救的人。然而,神在這裏所說的會眾已非常接近神的國,而其大部成員卻並未得救。我們知道,這樣的理解是正確的,因為同樣的經文也提到離棄道理。對一個真正得救的人來說,這是不可能的。真正得救的人得到了永恆的生命,什麼也不能使他與神的愛隔絕。此外,神還在希伯來書第6章第9節說: 


    “親愛的弟兄們,我們雖是這樣說,卻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,而且近乎得救。” 


    換句話說,神在這段經文中所指的不是那些已經得救的人。相反,他指的是那些很容易與得救的人認同,而實際並未得救的人。因此,我們幾乎不可能分辨教會中哪些是得救的,哪些是未得救的成員。 
第一章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第 3 頁
憑著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


    聖經確實在馬太福音第7章20節說:
 
    “所以,憑著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。” 


    這段經文告訴我們,只要細看真信徒所結屬靈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。不是嗎?這個原則不錯,可是,哪一個人能確知別人的生命結出的果子呢?牧師、長老、會眾中的任何成員,表面上都可以顯得非常敬虔,樂於侍奉主;而別人並不瞭解,他骨子裏卻很可能是個高傲的人、一個貪財好色之徒。他在人前顯得非常敬虔,私下裏卻表現不出真信徒的樣子。或者,他儘量敬虔度日,因為在內心的深處,他把自己的好行為當作救恩的根基。 
真信徒生活中看得見的果子終究是對神的順服。


    毫無疑問,“憑著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”這句話可以幫助任何人分析其與神的關係。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心思意念,都明白其生命的果子是否符合聖經中確立的標準。另外,神也瞭解此人的一切。他也確切地知道,此人生命的果子是否表明他是真信徒。然而,他的同伴頂多只能希望他已經真正得救。真信徒生活中看得見的果子終究是對神的順服。因此,當今要求我們拋棄有形教會的命令,是檢驗一個人是否真信徒的試金石。 
    稍後,我們還要提醒大家注意哥林多後書第11章中的話。其中談到撒但和它的差役裝成光明的天使而來。在這個上下文裏,神說撒但的差役裝作“仁義的差役”。這有助於我們瞭解判斷某人是否真正得救的難度。麥子與稗子的比喻教導我們,二者的區分必須發生在末世的時候。 
    當然,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:任何牧師、長老、或執事都不可能肯定會眾中的任何人是否真正得救。難怪神在啟示錄第3章第1和第4節論及在撒狄的有形會眾說:
 
    “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,說:‘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,說:我知道你的行為,按名你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……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,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,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。” 


    顯而易見,在撒狄教會,只有幾個人是麥子,大多數人都是稗子。神看到了撒狄教會成員的內心。神可以準確地說,只有幾個是真信徒。 
第一章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第 4 頁
麥子與稗子成員不能區分


    現在我們可以看到,麥子和稗子的比喻開始成為現實。教會將遍佈於世界各地。這些教會中的成員似乎已經得救,也就是說,看上去都像麥子。但是,正如在撒狄的教會一樣,任何教會都有希伯來書第6章第4至6節提到的那種人。表面上,教會中所有的成員都像麥子;而實際上,其中的一部分人卻是稗子,正如在撒狄教會一樣。 
    要區分麥子和稗子並沒有什麼好方法。在整個教會時代,麥子和稗子都是一齊生長。表面上,教會中所有的成員,只要合理地忠實於聖經,都一律被認定為得救的人。雖然表面上都像麥子,但誰也不敢肯定他們已經得救,誰也不敢肯定他們不是稗子 
要區分麥子和稗子並沒有什麼好方法。。


    比喻還沒有完。當末世時,麥子和稗子要區分開來,稗子要被捆起來,用火焚燒。這怎麼可能呢? 
    神在馬太福音第13章39至41節回答了這個問題: 


    “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;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;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,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。人子要差遣使者,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,從他國裏挑出來。” 


    這裏又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。歷史上的什麼時間是指“末世”呢?天使又是指誰?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薅出稗子?麥子和稗子的區分是如何實現的?基督是否在末日突然出現?當末日,是否所有信徒的身體都要復活為榮耀的靈體,並立即在空中與主相遇?(參見帖撒羅尼迦前書第4章17節) 
    與此同時,那時活著的信徒是否也要馬上改變成榮耀的靈體,在空中與主相遇?(參見帖撒羅尼迦前書第4章 17節、哥林多前書第15章第51、52節)。當末日,先前死去未得救的人是否要復活受審判?(約翰福音第5章28、29節)。那時活著未得救的人是否也要受審判?(見約翰福音第12章48節)。 
    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。那麼,馬太福音第13章第40至43節中有關末世時麥子與稗子區分開來的話是否符合這些真理? 
    要理解這一點,我們應該研究這個比喻中另外幾個關鍵字。第一個是“收割”。在使用該詞時,神把它與向世界傳福音的計畫聯繫在一起,以便收割的果子,就是得救的人,能夠進入天國。馬太福音第9章第36至38節說: 


    “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,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於是對門徒說:‘要收的莊稼多,作工的人少;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,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”


……收割是指收割得救的人。。


 
    這些經文清楚地告訴我們,收割就是指人得救。 
    可是,神用哪些工人收割這些得救的人呢?在馬太福音第13章39節,神稱末世時期的收割者為向世界傳福音、讓人得救的天使。聖經中說過神要使用天使嗎?顯然,我們必須研究“天使”這個詞。 
第一章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第 5`頁
天使或使者
 
    在舊約裏,希伯來文單詞malak常常譯作“天使”,有時也譯為“使者”。這在新約中也是如此。新約中的希臘文單詞aggelos經常譯為“天使”)。有時,這些單詞也正確地譯為“使者”。在研究包含malak或aggelos的經文時,我們發現,所謂使者,可以是指神自己、天使、也可以指帶來資訊的人。該經文的上下文應當能確定適當的譯法。 
    比如,瑪拉基書第3章1節說:
 
    “‘我要差遣我的使者[malak],在我前面預備道路。你們所尋求的主,必忽然進入他的殿;立約的使者[malak],就是你們所仰慕的,快要來到。’” 


    在這節經文裏,“使者”一詞重複使用兩次。第一位“使者”應該是指神差來宣告耶穌為“神的羔羊”之施洗約翰。第二位“使者”顯然是指主基督,就是新約的使者。 
    實際上,在舊約裏,malak一詞翻譯為“天使”100多次,翻譯成“使者”也接近100次。通常,在譯成“使者”之前,它是指有人向某人傳送某種資訊。然而,正如我們在瑪拉基書看到的,使者可以是神自己。 
    在新約裏,aggelos一詞翻譯成“天使”約180次,譯為“使者”七次。比如,在馬太福音第11章第10、11節,聖經稱施洗約翰為神的使者。請看:
 
    “經上記著說:‘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,預備道路。’所說的就是這個人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凡婦人所生的,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;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。” 


    顯然,舊約希伯來文的malak和新約希臘文中的aggelos要結合上下文進行認真細緻的研究,以確定它指的是神自己,是天使,還是人。 
    讓我們再回到馬太福音第13章39節。神在這裏說,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我們可以肯定,該經文中的 aggelos一詞(在英王欽定本聖經中譯為“天使”)是指“天使”,而不是得救的人嗎?不是將福音傳給世界的神的使者嗎? 
    要回答這個問題,請看神在約翰福音第4章35至38節所言: 


    “你們豈不說:‘到收割的時候,還有四個月’嗎?我告訴你們,舉目向田觀看,莊稼已經熟了(原文作‘發白’),可以收割了。收割的人得工價,積蓄五穀到永生,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。俗語說:‘那人撒種,這人收割,這話可見是真的。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;別人勞苦,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。”
收割的人是指已經得救的人。。




    這些經文清楚地表明,收割者就是哪些得救的人。顯然,作為神的使者,收割者奉命將福音傳給世界。他們忠心地傳講神的話語,神又把話語運行在蒙揀選得救的人心上。因此,得救的人就是被收割進神國的信徒。 
    所以,馬太福音第13章37至43節中的希臘文單詞aggelos(參見39及41節) 更準確的譯法應當是“使者”。天使並未帶來收割。收割者是向世界傳福音的信徒,其收割的莊稼就是得救的人,被納入神國的人。因此,在麥子與稗子比喻的前半部分,信徒被稱為長出麥子的種子。但在比喻的末尾,真信徒被稱為收割麥子的使者。  
第一章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第 6 頁
世界的末了 


    可是,如何理解馬太福音第13章39、40中所述“世界的末了”呢?請看: 


    “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;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;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,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。” 


    應當如何理解“世界的末了”這個短語呢?要回答這個問題,先要看看它在聖經中別處的用法。 


    希伯來書第9章26節說: 


    “如果這樣,他從創世以來,就必多次受苦了;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,把自己獻為祭,好除掉罪。” 


    一方面,在這個上下文裏,“末世”一詞是指主後33年,主耶穌走上十字架,為選民償付罪債。因此,“末世”可包括整個新約時期。這個持續約2000年的末期,就是將要持續約一萬三千年的世界之末。這種用法類似于使徒行傳第2章第17節所述“末期”。可以看出,在使徒行傳第2章的上下文裏,“末期”包括整個新約時期。 
    再回到希伯來書第9章26節,在這個上下文裏,“末世”一詞關注的是耶穌代替他所拯救的人經歷的審判。這個審判與審判未得救者的末日審判有關。因此,希伯來書第9章26節對我們理解“末世”一詞並無決定性幫助。 
    然而,該詞在馬太福音第24章3節再度出現。這個上下文對我們理解“末世” 更有幫助。請看: 


    “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,門徒暗暗的來說:‘請告訴我們,什麼時候有這些事?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,有什麼預兆呢。” 


    這節經文可以作為馬太福音第24章的內容提要。該章記述了大災難的時辰與性質。它教導我們,大災難之後,緊接著是基督於末世再來。因此,我們可以肯定,“末世” 這個術語與大災難的時間是明顯一致的。 
重要的是,對信徒的最後收割要等到大災難的後期才會來到。。




    重要的是,對信徒的最後收割要等到大災難的後期才會來到。正如<<教會時代的末期及之後 >>一書所言,在“春雨”時期,許多的、“沒有人能數過來的人”將要成為信徒(啟示錄第7章9至14節)。隨著信徒各自將真福音傳遍世界,在這最後的收割中收割的靈魂得以進入神的國。 
    也是在這個時候,那些得救的人奉命走出有形教會。這是因為在由有形會眾組成的教會機構裏,聖靈已不再把神的話語運行在任何人的內心。 
    因此,我們可以肯定,“末世”一語顯然可以與大災難時期發生的事情聯繫在一起。這個時期將隨著世界的毀滅和基督的再來而結束。 
    我們看到,麥子與稗子的比喻關注的焦點是大災難時期。我們現在應當開始理解神所述稗子存在於有形會眾中的話。 
    在下一章裏,我們要瞭解撒稗子的仇敵的特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mon12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